一、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郭宝贝
所在单位:果树研究所
研究领域:果树栽培;土壤-植物微生物组;微生物生态
联系方式:邮箱:guobaobei@sxau.edu.cn
二、学习工作简历
郭宝贝博士毕业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生态学专业,于2024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多年来致力于土壤-植物连续体上的微生物组研究。现工作于果树研究所拥有丰富科研经验。熟练掌握多种科研工具和编程语言,包括R语言(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Zotero(高效文献管理)以及Obsidian(知识管理和笔记整合)、PS、AI等。这些工具的掌握满足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复杂数据分析和高质量科研绘图的要求。
三、研究方向
研究聚焦于土壤-植物连续体上的微生物组(Soil-Plant Continuum Microbiome),探究其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包括营养循环、抗逆性支持以及环境健康维护。
具体方向如下:
(1)草莓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研究
随着农业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土壤和作物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草莓作为一种直接食用的高经济价值作物,其生产过程可能涉及抗生素残留,进而导致抗性基因通过食物链向人类传播的风险增加。本课题旨在揭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草莓种植体系中(土壤、根际、果实)的传播路径;微生物群落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的影响机制;优化种植策略以降低抗性基因传播风险的可行性方案。通过此方向的研究,将为农业抗生素合理使用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抗生素滥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其他果蔬的抗性基因传播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小麦作物微生物组协助作物抗旱性研究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作物根际微生物组改善植物抗旱性能是绿色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课题以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干旱胁迫并调节小麦生理代谢;筛选具有显著促生、抗旱功能的核心微生物种群;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如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接种剂)。该研究推动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转型,为粮食安全保障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四、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2024年-2026年,草莓生产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研究(CXGC202428)。
2023年7月-2024年9月,山西省“三区”科技人才项目。
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一种简便高效提取果园土壤宏基因组的方法(YCX2020YQ05)。
参加项目:
2022年12月-2026年10月,吕梁山区中蜂良种繁育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国家级)
2019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特色果树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
五、代表性论文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SCI收录论文,其中包含1篇一区Top期刊论文、1篇二区Top期刊论文和1篇四区期刊论文,并获得授权专利1项。
1、Guo Baobei#, Zhang Hong*, Liu Yong, Chen Jianwen, Li Junjian*. Assembly of cereal crop fungal communities under water stress determined by host niche[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24, 219: 105650.
2、Guo Baobei#, Zhang Hong*, Liu Yong, Chen Jianwen, Li Junjian*. Drought-resistant trait of different crop genotypes determines assembly patterns of soil and phyll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J]. Microbiology Spectrum, 2023, 11(5): e00068-23.
3、Guo Baobei#, Wu Jinping, Chen Jianwen, Zhang Hong, Li Junjian*.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residues on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chicken manure composting[J].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022, 75(3): 164-171.
4、郭宝贝#,张东霞,刘丽,郑永惠,郭成俊,雷红婴,吴政,郭媛*.苹果不同授粉方式对果实发育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0):1602-1606.
六、成果
1、一种蜂类捕捉器,发明人:郭宝贝;郭媛;郝京玉;张旭凤;武敏;郭丽娜;张云毅,2022,专利号:ZL 2022 2 3373476.9。
我始终认为,研究生阶段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特质:对科学有浓厚兴趣,愿意不断探索未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沟通协作,具有团队意识;乐观向上,勇于面对挑战。
我将全力支持学生的成长,为其提供学术及职业规划指导。对于研究生培养,我注重传授现代科研必备的数字化技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成果表达能力。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基础,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计划,例如如何利用R绘制精美的学术图表或使用Zotero和Obsidian搭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助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事半功倍。
如果你怀揣梦想并渴望实现,请加入我的团队!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