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李磊研究员一行,携陕西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宋小林,赴杨凌崇宇农林水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旱作集雨集流绿色智能补灌技术”。公司总经理任利宇、副总经理张爱民介绍了该项技术在陕西的应用现状,并就该项技术在旱区果园的推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公司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科企对接企业,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的全省农业节水龙头企业,具有多年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研发推广经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西宁团队合作研发的“旱作农田拦提蓄补'四位一体’集雨(流)补灌技术”,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10项全国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和主推技术,该项技术恰好满足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技术岗位旱作果园水分管理的技术需求。
次日,由任利宇总经理陪同,团队一起赴延安、榆林等地就“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示范,进行了3天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宝塔区、靖边县、子洲县6个典型示范区,见证了这一创新模式在陕北旱作农业区的显著成效。
在延安市宝塔区,调研组考察了柳林镇鸡蛋峁山地苹果园“光伏发电+提水灌溉”系统,该工程通过太阳能驱动提水,实现能源与灌溉双绿色化。宝塔区果业局姚杰副局长就该园区的水肥一体化、限根栽培、土壤深松、坑施肥水等多项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子洲县淮宁湾镇,考察了榆林市清水沟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1500亩,现建有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子洲旱作分园区、榆林山地苹果科技试验示范站(与西北农林科大共建)、科技部“榆林山地有机苹果星创天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山地苹果智能水肥实验示范站”,园区山地苹果年产量达1500吨,每亩净收入可达16000元,辐射子洲县山地苹果20万亩,带动农户1.5万户,5万余人。该园区是旱区山地苹果的典型代表,通过沟道坝蓄水、太阳能提水、集雨收水、高位储水、膜下滴灌、深层根灌等多项技术,充分利用了地表水资源,且通过在夏秋雨季水分充足时期,集雨集流高位存储,春季应用的办法,打破了降雨与果树水分需求的时空分布差异,为旱地果园水分管理和节水栽培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通过本次调研,详细了解了“旱作集雨集流绿色智能补灌技术”在旱区苹果园的应用效果,有效破解了陕北水资源短缺瓶颈,为旱区苹果园的水分管理和节水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样板示范,下一步将结合光伏等新能源深化技术集成,在我国旱区苹果产区大力推广。目前,该技术已在陕西推广了近40万亩,助力项目区作物增产20%-159%,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

